Z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业专栏>手游观点> 中国式“游戏众筹”有待发展 大环境差距大

中国式“游戏众筹”有待发展 大环境差距大(2)

2014-08-15 10:17:23来源:优游网发布:优游网

自信不足,怕“山寨”

除了在消费者习惯等市场大环境方面国内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参与游戏众筹的产品方面,国内也面临着“项目荒”的困扰。

陈卫邦表示,国内的游戏众筹需要“本土化”,要从手游入手。在他看来,国内的手游市场比网游以及单机游戏的环境要好,机会也更多。但是,关键还是要看游戏的品质,优秀的游戏项目自然而然会有人来支持,而且,对于品质好的游戏,玩家通常也有着较强的支持意愿。

不过,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很多初创游戏项目并不愿意走众筹之路,他们更愿意寻找传统的投资方式或者天使投资。有了好的产品或想法,团队第一时间是拜访不同的投资人,不到“走投无路”时都不会考虑众筹。

对此,黄胜利认为,这也跟国内的游戏环境现状有关。“目前国内很多小的游戏团队赚一票就走的心态比较重,所以几乎没有人会花心思去包装自己的游戏制作人。”黄胜利分析说,由于没有形成个人品牌效应,导致团队众筹缺乏相应的知名度,玩家不买账,自然不会有人买单,而且团队自己也没有信心。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信息披露的顾虑,大家担心自己的产品过早曝光后,内容泄露,被‘山寨’。但现在是一个传媒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向大家预告游戏的内容,不进行市场预热,消费者看不见你,产品上市后怎么可能火?”黄胜利认为,“现在很多游戏初创小团队缺乏市场意识,觉得只要闷头做,做完了,产品能出来是第一位的,可是万一产品方向不对,做出来没人要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的游戏众筹已经开始脱离众筹的本意——通过他人的力量和支持来帮助自己实现好的创意,而是成为一个“宣传出口”和“试验田”的角色。以网为例,在现状的驱动下,他们将其网站定位为游戏的“试验田”“练兵场”,来该平台参与众筹的游戏项目,更多是想获得一些市场反馈,比如产品的大概市场方向、玩法和美术是不是被玩家所认可等。基于市场反馈,产品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调整。同时,在众筹的过程中,随着曝光度的增加,也会为游戏产品带来免费的口碑效应。而且,通过用户对众筹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大小,可提前预知产品上市后的受欢迎程度。

海外经验何以解“众愁”

分析这几年Kickstarter上众筹成功的游戏项目,不难发现一些成功的共同点,值得国内游戏众筹借鉴。

与玩家有共鸣。如果游戏产品能令玩家产生共鸣,那么这款游戏往往会比其他项目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关注,比如经典作品的重新创作。Kickstarter上筹资金额最多的星际模拟游戏《Elite: Dangerous》(暂译:《精英:危机四伏》),就是一款星际游戏经典系列的最新力作,“Elite系列”曾是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最成功的游戏之一。

选对“出生地”。在美国,成功的项目与当地传统文化往往有较高的契合度,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科技和游戏类的项目成功率会更高,而在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电影和文艺类项目的成功率也会比其他地方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游戏项目都会选择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以增加成功率。

把握时机。每个游戏项目都有一定的众筹期限,因此,如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限也是一门技术。时间太短,可能因为知名度等积累不够而失败;时间太长,又会有因话题性消散被人遗忘的风险。根据成功的游戏众筹项目统计,目前大多数成功项目众筹期限在30天至45天之间。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筹资的规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明星”效应。如果众筹项目的团队中拥有一到两名业界大腕,会为项目增色不少。而同时,明星成员的品牌效应会使得项目在社交网络中更容易得到传播。

做足功课。其实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项目是否有噱头、明星,最关键的还是游戏品质本身和准备是否充分。在Kickstarter上,项目发起人需要公布项目说明的视频,并且要保持与支持者的互动。人们更容易相信有诚意的团队。但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不要把视频内容做得太酷炫。之前《Republique(共和国)》的制作团队就因此吃了亏,由于宣传视频做得太专业,反而让玩家误会制作团队已经很有钱了,并不需要他们的资金支持。

对于国内的游戏众筹项目,陈卫邦和黄胜利都认为,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相较于欧美国家,国内众筹更多面临的是信任缺失的问题,那些看起来不错的产品是否存在抄袭问题,是支持者们最为担心的。因此,保证自己游戏的品质,是国内团队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总体而言,国内的游戏众筹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和大多数理念超前的舶来品一样,游戏众筹的首要目标是生存,然后催生市场,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本地化的“变异”,以适应当下严苛的市场环境。

最新礼包
优游网订阅号